马家轩:以初心为笔,绘就环卫事业新蓝图
马家轩:以初心为笔,绘就环卫事业新蓝图
马家轩, 1979年6月生,河南省濮阳市人,中共党员。现任清尘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董事长、北京河南商会常务副会长。
天还未亮,城市仍被浓稠的夜色包裹,清冷的街道上,昏黄的路灯下,环卫工作者们推着清扫车缓缓前行,醒目的橘色环卫服仿佛是黑暗中跳动的火焰。行人们裹紧衣物,脚步匆匆,奔赴向繁忙的工作岗位,目光只是匆匆掠过这些橘色身影,甚至来不及在记忆中留下痕迹。但我们周遭的一切,那洁净得不见一丝杂物的人行道、垃圾桶整齐排列且周围毫无垃圾散落的公共区域,都是他们劳作的勋章。
环卫工作者,这些被我们日常忽视,却又实实在在扎根于城市每一处角落的人,他们一寸一寸地守护着城市的整洁,致力于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马家轩,便是环卫工作者中的杰出代表。作为清尘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副董事长以及北京河南商会常务副会长,他肩负着多重重要职责,主管党群建设、市场开拓、生产运营等关键工作,在环卫事业的征程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而深刻的脚印。
结缘环卫,开拓创新
时光回溯到2013年,彼时环卫市场化的概念尚未深入人心。许多地区城乡的环卫管理模式陈旧落后,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方式使得整个行业缺乏竞争力。城乡的人居环境状况令人堪忧,垃圾堆积如山,背街小巷更是垃圾随意倾倒的“重灾区”,严重污染着环境,极大地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清尘环保如同一颗破土而出的新芽,勇敢地迎接挑战,应运而生。公司将主营业务聚焦于城市道路清扫保洁和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极具创造性地提出了“城市垃圾直运”的理念,并积极付诸实践。
然而,新事物的发展总是伴随着重重困难。一开始,无论是环卫工还是管理者,都对这种全新的环卫运营模式感到不适应,质疑声此起彼伏。但马家轩和清尘环保的团队成员们没有退缩,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看法。从城市的主干道到偏僻的背街小巷,他们严格落实垃圾不落地的要求,日复一日地辛勤作业,用实绩证明环卫市场化后的优势和成果。终于,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整洁的街道、干净的环境赢得了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也收获了服务区域内居民的一致好评。
他深知,环卫服务的质量不在一时,打铁还需自身硬,高质量运营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为了抓好项目生产运营,进一步提升城乡环卫作业质量,马家轩和公司的生产运营管理人员全身心投入其中。他们深入作业服务区域,绘制作业地图,潜心钻研运营机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清尘环保已积淀形成了“实力强、经验足、模式新、机制活、合作广”的显著品牌优势。
在作业标准和管理模式方面,清尘环保成果斐然。在他的推动下,清尘环保创造了“城区环卫十项制度三项标准”、“乡村环卫七项制度三项标准”,打造并推广了“扁平布局、网格管理、条格结合、下沉基层、保障一线”的网格化管理模式,还推行了“高效灵活的决策机制、环卫机械联合作业、人机配合作业、应急反应快捷高效”四大运营机制。
在公司内部管理上,马家轩提出了“严、精、细、实”的管理思路,建立健全了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推行项目年度预算制度和目标责任激励制度。这些制度、模式、标准和机制的广泛推广应用,如同强劲的引擎,极大地推动了项目作业质量的提升,清尘作业标杆初步树立起来。
深耕业务,多元拓展
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清尘环保在环卫事业领域扎下了坚实的根基。公司立足中原,以中原大地为起点,不断向外拓展业务版图。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环卫行业市场环境下,作为主管市场拓展的公司领导,马家轩深知责任重大,自加压力,积极应对挑战。他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率领市场部的团队成员理清思路、确定方向,全力以赴拓展环卫业务。
为了提升市场拓展的成效,他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首先,建立健全了市场拓展队伍和市场拓展目标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对省内外环卫市场进行全面细致的摸排,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态势,做到有的放矢。然后,根据摸排得到的信息,精准确定紧跟的方向和具体的项目目标。最后,在项目拓展过程中,采取平时深耕项目所在地有关部门和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在招标时节,调集市场、方案、投标等部门的力量,形成合力进行攻坚,确保项目中标。
几年来,马家轩多次率领有关人员奔赴省内各地市以及山西、陕西、青海、安徽、贵州、浙江、新疆等地,跟踪拓展项目。经过不断的努力,公司运营的环卫项目从少到多,产值从最初的千万元一路攀升至如今的十亿元,实现了一年一个新台阶,年年都有新突破。截至2023年底,公司在运营项目达到60个,年产值实现10亿元,员工数量达到26000人,拥有大中型环卫机械3000台,固定资产5.5亿元,累计纳税4亿多元,成功跃居河南省内环卫行业的领头羊位置,先后助力30个城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国家卫生城,先后荣获各项荣誉近百项,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勇担责任,彰显担当
在商海的波涛中奋力前行时,他始终将企业的责任担当铭刻于心,一刻也未曾忘怀。在他的认知里,企业绝非仅仅是逐利的机器,更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一环,肩负着不可推卸的使命。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马家轩时刻以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讲政治、顾大局,以身作则,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发挥着率先垂范的作用。他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为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民营企业中的指导和模范带头作用,他积极主动作为。一方面,他向公司决策层提出合理建议;另一方面,向属地党委积极申请。在他的努力下,经上级党组织批准,清尘环保公司总部设立了党支部。他将公司总部的党员组织在一起,建立了温馨的党员之家,并建立健全了基层党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各项组织活动能够正常开展。在他的带领下,党员们积极发挥作用,为助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2021年,郑州遭遇了罕见的“7·20”特大暴雨灾害。暴雨过后,城区一片狼藉,杂物垃圾堆积如山,严重阻碍了城市的正常运转与灾后重建。在这场严峻的考验面前,马家轩和公司其他领导当机立断,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他们迅速集结公司的 100 名骨干力量,紧急抽调 30 部清运车辆,马不停蹄地赶赴受灾严重的卫辉。公司上下一心,怀着坚定信念,决心为卫辉的灾后清理工作贡献力量。此次任务,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城市街道被洪水浸泡后,各种垃圾与淤泥混合在一起,散发着刺鼻气味,清理难度极大。但马家轩始终冲在最前线,身先士卒,亲力亲为。他每天最早到达清理现场,最晚离开,现场指挥调度,与员工们并肩作战。无论是搬运沉重的杂物,还是协调解决清理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他都全力以赴。在连续 10 个昼夜的艰苦奋战中,马家轩和他的团队不畏艰难。烈日炎炎下,他们汗流浃背,却从未有过一丝懈怠;暴雨再次来袭时,他们依然坚守岗位,毫不退缩。经过他们夜以继日的努力,累计清理清运垃圾近万吨,街道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模样。最终,他们不负众望,圆满完成任务,为卫辉的灾后恢复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也赢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赞誉。
2022年,新冠疫情的阴霾再度笼罩,港区与汝州等地成为疫情高发重灾区。病毒肆虐,形势万分危急,城市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大街小巷弥漫着紧张与不安的气息。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马家轩再一次展现出无畏的勇气与担当,挺身而出。他迅速召集公司班子成员,紧急商议抗疫支援方案。没有丝毫犹豫,大家达成一致,决定逆行而上,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马家轩火速集结公司 50 名业务精湛、意志坚定的骨干力量,组成一支抗疫先锋队,向着港区和汝州等地进发。他们承担起义务消杀和清理清运杂物垃圾的重任,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高度的责任感,与时间赛跑,连续奋战15天,在艰难的环境下圆满完成任务。
从助力灾后重建,到成为疫情的“逆行者”,每一次挑战,他都全力以赴,带领着企业在社会责任的道路上稳步迈进,用实际行动书写着企业担当的篇章。
探索未来,引领发展
面对环卫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马家轩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思考。他深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AI等新兴技术将为环卫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只有始终秉承着开拓创新的精神,紧跟时代的发展,探索前沿科技与环卫业务深度融合,才能在发展浪潮中稳住舵。
面对时代变革与科技进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公司将目光聚焦于前沿科技领域,大力投入资源,致力于研发无人驾驶环卫设备。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传感器等前沿技术,为环卫设备赋予 “智慧大脑”。无人驾驶环卫车辆能够依据实时路况、垃圾分布等信息,自主规划作业路线,精准高效地完成清扫、洒水、垃圾清运等一系列任务。
未来无人驾驶智能环卫车辆,不仅能大幅提升环卫作业的效率,减少人力成本,更将突破传统环卫作业模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实现了全天候、不间断的精细化作业。同时结合大数据分析与区块链技术应用,对垃圾产生量、清运时间等进行精准预测,优化资源配置,对环卫作业全过程的透明化监管,确保作业质量和数据的真实性。
面对取得的成绩,马家轩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态度。他常说,清尘环保所获得的成果,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辛勤付出,离不开合作伙伴的携手共进。谈及未来,马家轩目光坚定且满含思索,他认为,在城乡环境改善的道路上,仍有诸多挑战亟待攻克,比如进一步优化智能设备的应用场景,提升科技手段在不同复杂环境下的适应性,让环卫工作更加高效且精准。
清尘环保的每一次突破、每一项成就,都将化作坚实的基石,为改善城乡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添砖加瓦,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做出更为卓越不凡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