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瑞:心系中华通达天下
2010-09-14
48254
王国瑞,一个与祖国命运息息相关的农民企业家,一名在改革开放时代洪流中搏击市场的“弄潮儿”。正是有了他和集团董事会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华通路桥集团才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健康持续发展之路,也使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步入全国建筑企业500强。一跃成为山西省 “百强企业”第48名,山西省“百强民营企业”前20名,“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华通路桥集团的发展成长验证了这些哲理的正确。30年来,王国瑞实现了许多人无法企及的梦想,而他成就梦想的轨迹也给人们留下一部颇具启示意义的创业传奇。
王国瑞改变了自己,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更锻造了一个企业的发展之魂。
1977年春天,河南安阳滑县八里营乡杨柳村不满20岁充满稚气的青年王国瑞,拿着一张生产大队的介绍信,怀揣10元钱,肩扛着铺盖卷来到山西阳泉中铁三局工地投奔老乡找活干。他是家中老大,兄弟姊妹6个,父母都是普通农民。毋庸讳言,他的家乡滑县,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又是国家扶贫重点县。家庭的穷困和自然生存环境的落后,迫使他为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而勇敢地走出家门去谋生。王国瑞还算幸运,在老乡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在建筑工地上搬砖清理垃圾的营生。他干活实在特买力气,没几天功夫就把布鞋后跟磨烂了,只留下前面的半个鞋帮。眼看着发工资的日子遥遥无期,他实在没有钱买新的。脚又疼得没有办法,下工后,他硬是从工地附近的河沟里捞出一双旧鞋穿上。
值得欣慰的是,一年辛苦居然挣下300元血汗钱。300元在当时是笔很可观的收入。当看到父母喜盈盈的笑容,他的心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快慰。他出来一年挣了300元的消息在邻里乡间不胫而走,大伙都替他高兴,又很羡慕,有心让他带着一起出来挣钱,又怕他为难。王国瑞十分了解伙伴们的心思,他联络了十几个好朋友商量一起出来打工,大伙自然一呼百应。于是,王国瑞就带领他的队伍开赴阳泉。为了揽到活,他曾经连续跑施工单位七八天,人家不愿意搭理他,他毕恭毕敬恭撵着人家讲自己带出来的人有多能吃苦,信誓旦旦保证肯定能把工程做好。从白泉到小河北的公路,铺路基,垫路面,砌河坝,为了把工程做好,他特意请了一些匠人当师傅把关。一次王国瑞听到铁三局要建南货场的信息,就从白羊墅步行十多里地赶往市区寻找管工程的人。为了能得到人家的信任,王国瑞又七、八天盯着这个人,终于打动对方,答应给他一部分工程。第一次合作,王国瑞的这支队伍干得很出色,给工程发包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紧接着王国瑞便得到了赛鱼车站部分改建工程。几次合作后,王国瑞的工程队成了铁三局得力的施工队伍,一项项建设工程也顺理成章地落到他的滑县八里营乡第九建筑队。到修建从昔阳到涉县的铁路大桥时,王国瑞的队伍已经发展到300多人。
带出这么多人来,房子不好租,也舍不得多租房子,为了省钱,有时候干脆就是在工地边用木头搭盖个窝棚将就,真是“地当床天当被”条件异常艰苦。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居住环境,王国瑞都和大伙挤在一起住,不搞特殊化是他凝聚人心的法宝。风雨同舟同甘同苦,这是最纯朴的人生理念,也是最高尚的人生境界。直到今天,只要是家乡来人,都是王国瑞的高兴事,他的公司90%是他的家乡人。1983年,村党支部批准王国瑞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几年中带领群众致富的业绩得到了认可,这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王国瑞的名气在滑县很快传开,来找他干活的人早已不仅是八里营一个乡的人了。大伙都说跟着王国瑞干,虽然又苦又累,可是能挣下钱。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搞基建压缩,不少小施工队纷纷散伙,在这样的逆境中,王国瑞的队伍却一天天发展壮大起来,靠得就是王国瑞特有的人格魅力,把大家强有力的凝聚在一起。
王国瑞突破囿于农民企业家的传统思维,勇立潮头,致力于企业快速发展、科学发展。
1986年,很多人还在对万元户津津乐道的时候,王国瑞已经成为拥有千万资产的建筑企业老板,他的队伍里已经拥有了相当的技术力量。在平定北暂石有了固定的办公场所,还购置了一些大型施工设备。此时,滑县劳动服务公司下属第二建筑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公司领导闻名而来,考察王国瑞的团队,意欲和他联合,让他执掌二建。“红帽子”在当时很有魅力。政策不甚明确,私营能走多远,谁也说不清楚,当一个国家干部,本来就是王国瑞自小的愿望,能有这样的机会,他自然不肯放过,就这样,和他共同创业的两位兄弟杨敬典、孟庆勋也很赞成,于是,他们打起滑县劳动服务公司第二建筑公司的牌子。这个决策在当时是很智慧的,虽然每年有10万元的上缴利润任务,这个任务直到重组后的华通路桥集团的今天他们人仍在履行,但在当时人们信公不信私的观念下,如此大胆举措,无疑为企业第一次腾飞搭造了平台。
上世纪80年代末,正值乡镇企业兴盛时期,1988年,平定县岩会乡决定兴建黄磷厂,王国瑞以滑县第二建筑公司的名义参与了竞标。他们凭着诚实守信,工程优质和吃苦耐劳的作风,业主在了解他们干过的工程后,最终把信任交给了他们。一年多时间,王国瑞充实人员,购置设备,踏踏实实地干,每晚12点前没睡过觉,天不亮就起来奔波,把精力和心血都用在了工程上,圆满完成了框架厂房和黄磷炉的施工任务。尤其是黄磷炉的施工,精度要求很高。他们事先制定了周密的施工方案,一次就达到了标准要求。这个项目完工后,他们盈利之外,还增加了不少建筑、运输资产,队伍得到了稳定和扩大。优质的工程树起良好的口碑使他们受益多多。紧接着王国瑞又相继承揽了曾经名振阳泉的三座铁路大桥:东沟大桥、庄窝大桥、牛王庙大桥。
1993年,山西开始修建太旧高速,那时高速公路在全国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太旧高速所经之处几乎全是山区,群山纵横,沟壑万千,且地质结构非常复杂,可以说是新中国公路建设史上较为难干的一条路。而王国瑞承接参与的正是难中之难的两座大桥——坡头大桥和阳泉二电厂大桥。坡头大桥位于太行山深处的桃河滩之上,按设计要求,20米深的桥墩基础全部使用人工挖孔,挖到深处只有用辘轳一筐一筐将土和碎石取出来,有时冒出了河水就掏尽水后再挖,遇上了大石头就用炸药爆破,1993年春节为了赶工期,王国瑞和很多工人都没回老家过年。数九寒天大战工地上,这支团队把苦战精神发挥到极致,最终用优良的工程质量和领先的施工进度获得了业主的认可,并在他们项目部召开了现场推介会。 1995年太旧高速进入了三年鏖战的关键时期,王国瑞又参与承建了二电厂特大桥,大桥长590米,宽16米,仅桥桩就有80余根,总造价1018万元,无论是拆迁征地,还是在乱石滚滚的河床上钻孔打桩,王国瑞带领的这支能打硬仗敢于拼搏队伍干出硬棒棒的业绩更是令世人满意。
为谋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王国瑞深知打铁先的自身硬。从1989年开始,他在工作间隙,抓紧时间研读山西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研究生课程,点点滴滴吸取着广博深厚的知识。有勇有谋又有了专业知识的他,胸襟眼界豁然开朗。他从每天必看的新闻联播里,从订阅的十几种报刊里,从当地政府的文件举措中,敏锐地感应着党的大政方针、国家政策的发生变化,大开放意味着思想必须大解放,行动必须大跨步超越式发展。他深深知道这个时机是个体乃至民营企业放手大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到了。历史发展到1998年,在国企改制的大形势下,滑县二建也面临着是否彻底改制的抉择。王国瑞和当时的公司核心人物孟庆勋、杨敬典、李国存、王炳臣几经谋划,王国瑞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彻底改、改彻底。一个具有现代管理机制的集团化股份制企业酝酿成熟脱颖而出。王国瑞出任山西华通路桥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华通公司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成为“权责明确、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荣辱与共”的经济共同体。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效率,机制决定效益。王国瑞重组滑县二建脱变为新的华通公司后,人还是那些人,物还是那些物,地还是这方地,但企业的发展速度成倍增长、效益直线上升。
华通的诞生使王国瑞的人生又掀开了新的一页。
新的思维,新的模式,新的品牌,承继着永远不变的理念。在这10年的时间,华通路桥集团积极参与旧城改造,参与市政建设,参与桃河治理……就在这不断的参与中,他的团队迅速发展壮大,业务不断加快拓宽。
根据市场的需求,华通路桥集团敏锐捕捉商机。2000年成立混凝土公司、2001年成立金地房地产公司、2003年成立爆破公司、公路养护公司、2005年成立蓝天环保公司,2006年,果敢进入煤炭能源行业,在内蒙古投资的煤矿已探明储量20亿吨……华通集团先后获得了公路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房屋建筑总承包一级资质、爆破工程施工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并以山西唯一一家民营建筑企业的身份入围“山西省建筑业综合实力20强”。目前,华通路桥集团已具有国家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地质灾害治理甲级资质,路基、路面、桥梁、隧道、爆破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环保工程施工、预拌商品混凝土贰级等多项资质。拥有子、分公司30多个,各类高、中级工程技术及工程管理人员1000余人,现有员工10000余人,2008年实现产值近30亿元,集团成了阳泉企业科学发展的典范和样板。
在国家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社会的形势下,2005年,王国瑞提议大举进军环保产业。这一年,华通组建了山西华通蓝天环保有限公司,主要承揽烟气脱硫、脱硝除尘工程,污水治理工程,固体废物处理工程,兼营环保设备制造。蓝天公司刚一成立,一些急需治污达标的电力、煤炭企业便纷至沓来,运营两年多来,完成了一批有影响的治污项目,每年可脱尘除硫50万吨,近年阳泉市空气环境质量连年上台阶,退出“黑三甲”名单,可以说华通集团为市委、市政府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功不可没。
2007年华通集团专门成立了旨在研发利用工业废物生产新型建材技术的建材研究所,这个研究所已开发工业废物利用技术5项,形成新产品4项。利用自己研发的技术,华通共建成5家生产新型建材的下属企业,并和晨光电厂、阳光电厂、龙川电厂等一批企业签订了废物利用协议。据测算,阳泉市仅粉煤灰的排放一年就达400多万吨,而华通的想法是不断壮大自己的新型建材产业,力争将每年产生的这400多万吨粉煤灰统统吃掉。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王国瑞积极响应党的“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号召,2008年创建华通瑞盛高效农业示范园,计划用5年时间造地5万亩,投资40亿,建设2.4万亩的日光温室。目前,在平定宁艾村盂县温池村建成第一期占地3000亩蔬菜大棚,生产的绿色无公害蔬菜源源不断供应市场。之后,拟建与之相匹配的60万只养鸡厂和存栏50万头的生猪厂。这样,可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7万多人。年创收入8亿多元。王国瑞一心“立德、立功、立言”,关注民生,把为国家分忧解难为己任的做法,受到了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张宝顺和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君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张宝顺书记说:“你们为农民办了件大好事。”为了尽快推动阳泉旅游业的发展,华通路桥集团准备投资10多亿元,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娘子关进行整体开发和包装,努力打造成山西省旅游业的金字招牌。经过十年的发展壮大,华通成为山西省集路桥、房地产、能源、环保、爆破、高效农业、旅游餐饮等为一体的多元化综合性集团。
王国瑞凝心聚力,构筑起了企业独特的人文和谐理念。
“企业最高的管理境界是对人心的管理”。面对华通路桥近万人的员工队伍,王国瑞树立了“心齐人和”为特色的企业发展理念。集团率先成立了党委、工会等组织,王国瑞担任了党委书记。集团每年为大学生提供百余个就业岗位,公司每年都召开职工代表大会,签订《工资集体合同》。为发展企业文化,集团投资6万余元建成职工文体活动中心,逢年过节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08年组建了电影放映队,定期为基层播放。积极为员工排忧解难,先后为近百名农村户口的优秀职工转为城市户口,在全市民营企业中率先分两批为职工办理养老保险、为女职工免费体检、为700名职工解决大病统筹互助资金,出资20万元为全体职工购买团体意外伤害保险。
“企业的发展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得益于改革开放,我们要富而思源,报效社会。”王国瑞常常这样教育员工们,也是这样做的。仅为家乡滑县城区修道路一项,集团总计投入了1.4亿元,每年打给滑县老家的工资就有1亿多元。他和贫困大学生结成帮扶对子,每年资助贫困大学生20000元;他为阳泉捐资助教、捐资修路就达200多万元。“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集团公司积极组织员工捐款,一次性地向灾区捐款100多万。为了做好灾区重建工作,集团派出一支80余名员工组成的援建队伍赶赴汶川灾区,援建队员克服水土不复、天气炎热等诸多困难,加班加点不辞辛苦,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赶建了550套一万多平方米的简易房,保质保量如期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灾区人民的称赞。2008年集团社会公益事业捐款达1000多万元,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爱心捐助”贡献奖。
瞄准市场走科学发展之路,紧扣人本寻和谐共享之源。王国瑞注重培养企业团队精神,大力褒奖先进。每年都要召开总结大会,表彰、宣传、奖励优秀员工,在2008年8月集团成立十周年之际,大张旗鼓对12名优秀经理、6名优秀科技人才、40名优秀管理者、10名突出贡献员工、107名优秀员工及抗震救灾功臣5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重奖。这些都深深凝聚着广大员工的心,形成了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的坚强团队。
一个发轫于中原大地,受益于改革开放,成长于三晋厚土,壮大于科学发展的民营企业,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王国瑞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求强思变的理念,大刀阔斧的魄力实现了心中的理想,成就了一番可圈可点的事业。如今他是阳泉市十届政协委员、阳泉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阳泉市工商联副会长、山西省河南商会副会长。先后荣获“阳泉市劳动模范”、“阳泉市五一劳动奖章”、“阳泉市爱心助残荣誉勋章”、“阳泉市第三届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拔尖人才”、 “山西省功勋企业家”、“山西省劳动模范”、 “山西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河南省十大风云豫商” 、“全国关爱员工优秀民营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为了美好的明天,为了煅就成民族企业,王国瑞导航着华通路桥集团航母乘风破浪行驶在“五年百亿”的航线上,一路高歌。